5、如何实现我国的工业化与 城市化

经济理论界普遍认为,我国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十五期间应全面加速城市化。个人认为中国的城市化并没有严重落后于工业化。主要问题在于非农就业结构层次较低,而人口城市化与非农就业基本一致,不存在严重滞后。如果忽视基于非农就业结构的发展而单方面加快城市化的速度,不仅难以实现目标,还会导致以就业问题为中心的严重的城市问题。

但由于中国工业产值比重的片面演变,反映工业化水平并不恰当。根据工业化理论和国际经验,在这种条件下,衡量工业化水平的主要指标应该是人均GDP水平或非农产业就业比重;同时,与城市化进程直接相关的工业化指数主要是非农产业的就业比重而不是工业的产值比重。根据我国自1952年以来近50年的经验数据,城市化率的增长与工业产值比重的增长相关性较低,而与非农就业结构相关性较强。

6、如何认识我国工业化和 城市化 发展的路径

1。加快农业发展增强农业在工业化中的基础作用城市化。要加快科技兴农步伐,把农业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的轨道上来,依靠科技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同时,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充分发挥政府和农民两个积极性,既要加强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又要充分发挥农民作为农业投入主体的积极性,逐步形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相结合的投入体系。

首先,要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加快冶金、石化、纺织、机械制造、建材等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逐步实现主要行业关键技术由消化引进转向自主开发,围绕增加品种、提高质量、节能降耗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着力改造一批传统骨干工业企业,使其装备水平、工艺水平和技术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7、城镇化与 城市化的区别

城市化,也叫“城市化”,是社会经济的必然结果发展。这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社会现象之一,也是一个非常全面的概念。不同的学者从各自的学科角度对这一现象有不同的看法。目前对“城市化”有一些认识。城市化是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城镇人口增加;是增加城镇数量,扩大城镇用地规模的过程;是提升城市景观的过程;它是一种社会现象,意味着城市生活方式、城市文化和价值观向农村的传播。它是一种经济结构的转变,即农业活动部分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由于城市和城镇概念的混淆,有“城市化”和“城市化”两种译法,实际上是同一个英文单词。在日本和中国台湾省,也被翻译为“城市化”。如果大家对城镇的含义有一致的理解,即广义的城市和狭义的城镇是一样的,那么对于城市化和城市化就不会有歧义。

8、城市规划原理讲义——城市与城市 发展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复习要点1。形成市和发展考试大纲要求1。了解城市2形成的主要原因。了解城市的基本规律发展知识结构体系(1)城市的最初概念作为城市形成的动力。市场具有商品交换的商业功能。随后,城市功能的整合逐渐形成了城市。“城”的三个理论是贸易、防御和地理。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聚集为特征的居住区。在中国,它们指的是按照国家行政体制建立的城镇。

9、为什么 城市化和工业化会同时 发展?

1。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根据H. Nari和m .亮片的世界发展模型,最初的城市化是产业化推广的。在工业化过程中,从事工业生产活动的企业往往会在地理上集中,以获得“集聚的经济效益”。随后,区域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导致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相应提高,非农产业就业向城市迁移,导致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工业化逐渐诱发城市化过程和促进城市化-1/。

根据经济发展历史,当工业化率和城市化率都处于13%左右的水平时,人均收入的增长使城镇居民的需求趋于多样化,产业结构的内部调整不能适应需求的扩大,于是对消费、就业、资本和服务创造的需求开始刺激第三产业-1。城市就业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规模的逐步扩大为工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发展、城市化开始加速吸引工业企业进一步向城市集中,集聚经济进一步由工业化带动,进而由需求拉动。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城市化与行业发展  城市化  发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