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航运有三大优势:一是有利用天然河流的资源优势。长江是一条贯穿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河流,被称为“母亲河”。它的干线贯穿东、中、西部,支流连接南北。利用天然河流发展长江运输,不占用土地。其次,长江航运具有投资省、运能大、成本低的经济优势。“与铁路、公路相比,航运的投入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一艘5000吨的船,运输能力很大,相当于100辆汽车和100节铁路货车的运输能力。
所以水运的比较优势非常明显。此外,长江航运还具有占地少、能耗低的生态优势。冠军唐介绍,每千公里水路、公路、铁路运输周转量能耗比例为1: 1.8: 14。水运公路铁路运输的污染物排放数量为1:1.2:4.8水运-1/的污染也是最低的。水运,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水运是最节能环保的运输方式。大力发展长江航运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也符合建设美丽中国的发展方向。
5、 水运十四五发展规划政策解读水运发展规划政策解读日前,交通运输部制定发布了水运十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水运规划)。水运 Plan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如下:1 .水运 Plan的背景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设交通强国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规划纲要》。
6、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的工作内容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的主要任务是:以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运输装备和交通运输组织体系建设为基础,进一步发挥节能减排综合效益;完善节能减排法规标准规划体系,完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进一步提高行业节能减排管理效率;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研发能力,培养节能减排科研人员,促进节能减排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对节能减排的支撑作用;继续深化“车、船、路、港”低碳交通专项行动,深入推进低碳交通体系建设研究工作,组织开展城市低碳交通体系建设试点,继续开展节能减排示范工程和节能产品(技术)评选推广活动,进一步推动企业在节能减排中发挥引领作用;提高交通领域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水平,推广绿色驾驶技术和车船驾驶培训模拟教学,积极宣传节能减排成效,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的社会参与水平。
7、赣州到惠州有 水运吗【惠州,续写 水运新篇章】‘延续’这个词用来形容惠州水运这几年的发展最合适不过了。惠州市交通局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惠州市交通运输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惠州水路运输货运量达8183万吨,完成周转量1万吨公里,水路运输货运量超过公路运输货运量。其实惠州水运也有过鼎盛时期。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流经惠州的东江在历史上曾被称为“黄金水道”。
七女有缘,水口井旁有鸳鸯。从广州出发,沿东江逆流而上,经惠州到达河源老隆。到处都有经典的渔歌,这首家喻户晓的渔歌也反映了东江航运鼎盛时期的繁荣。东江是珠江水系三大水系之一,全长562公里。是河源、惠州、东莞、广州、深圳、香港等地4000多万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源。惠州位于东江中下游,是东江流域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干流穿境156公里,水网丰富,将珠江与港澳、莞穗、广西直接相连。
8、航运业如何追求绿色航运江苏是水运一个大省。内河航运在江苏综合交通运输中地位突出,为江苏及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日前,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惠贤宝走进交通运输部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介绍了江苏推进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发展的情况。内河航运占据综合运输的半壁江山。江苏临江,面朝大海。长江东西长370公里,京杭运河南北长687公里。湖泊众多,河网发达。是中国少数几个既有河流又有湖泊的省份之一。
江苏、山东、河南、安徽、湖北等13个省市的船只常年在江苏航行。内河航运一直占据江苏综合运输的半壁江山。2018年,全省水路货运量和周转量分别占全省的35.5%和63.2%,有力支撑了江苏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横向来看,我省沿江经济开发区42个,集中了90%以上的冶金石化企业、60%以上的电力企业和70%以上的水泥造纸企业。长江沿岸港口承担了全省69%的外贸吞吐量。
9、 水运运输存在问题和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路运输面貌焕然一新,这也是经济快速发展的产物,是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随着水路运输自身的快速发展,其安全问题和内部矛盾也不容忽视。我们不得不承认水运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和有效改善,行业将面临重大危机。本文对水路运输的特点、发展现状、管理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10、交通部 水运工程建设行业标准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水运工程建设行业标准(即规范、标准、规程,下同)的管理,促进技术进步,保证工程质量,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行政法规,参照。第二条下列需要在水运工程建设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为水运工程建设行业标准: (一)水运工程建设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含安装)、维修、验收等行业特有的技术和质量要求。
(3) 水运工程建设行业专用的量和单位、术语、符号、代号和制图方法。(4) 水运工程建设行业专用试验方法、质量检验、检验及评定标准等,(5) 水运建筑行业特有的信息技术要求;(六)水运工程建设行业的其他特殊技术要求。第三条水运工程建设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文章TAG:排放 水运 比例 水运行业 排放